<股票配资网大全>警惕!股权投资陷阱频出,这些骗局你知道吗?股票配资网大全>
股权投资陷阱
有这样的一些广告,比如说股权投资是未来投资的一个大趋势,投资二级市场就是做接盘侠、投资未上市的原始股才能够享受上市以后的红利等等。这样的投资都会让别人觉得你买了一点点这个股票,然后可以瞬间就变成一个富豪,像这样的馅饼,到底有几成的几率会变成一个陷阱?
胡晓:随着股权投资的升温,骗子们也是快马加鞭,编造各种骗局,有的纯粹是宣传文案,有的则利用投资者对于股权交易的不了解,来混淆证券交易所和股权交易中心的概念,做一些股权投资方面的骗局。对于股权投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投资的标的,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是不是在境内,在境内的话,它在我们的工商系统里有没有进行注册,有没有进行年检,是不是一个合法经营的公司。第二,我们要知道,如果有的人直接说是上市挂牌公司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再通过线下进行融资了,因为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股票代码,直接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尤其是针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更没有必要通过线下再来进行融资。第三,对于自己投资的公司,如果你最后发现它所谓的上市是一些区域性的股权交易中心,在这样的地方挂牌交易和我们经常说的股票上市交易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家不要混淆。再有就要关注你投资公司的财务指标,对于他的主营业务、盈利模式、费用支出、财务状态要有一个专业判断的能力,如果没有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避免去做这样的一些股权投资。另外,好的公司股权几乎是抢不到了,不会拿出来让大家分散购买,这个大家也要有一个判断,所以对于所谓的原始股、众筹股这些,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自己上当。
“感谢费”骗局
前些天有一位张先生得到了这样的一个信息,说是一个国家的王子在中国境内有一笔巨额的存款,但是现在需要帮助才能够支取并且转移,如果有愿意帮助的,将会获得巨额的感谢费。张先生本来是不相信的,但是后来跟对方接触以后,对方告知不需要太多的付出,只需要提供个人的银行账号就可以获得回报,而且双方会签合同,签约就可以付1000块钱的奖励,张先生这个时候就心动了,而且真的就去这样做了,后果大家也应该可以想得到。这种骗局大家为什么就不能够一眼看穿呢?
胡晓:这种骗局是屡见不鲜的,这么多年来时不常的就可以看到新闻媒体有些报道。但是为什么它最后总是还是会被大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受骗呢?我们发现有很多受害人都会提到说会签合同,他觉得如果有人给我真实的签合同,对方也盖的公章,这种情况下我是不是就是可以信赖的。这个时候我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法律常识,就是说即便我们签了书面的合同,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合同签了也是白签的,因为他会被认定为无效。那哪些情况下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呢?根据我们国家合同法52条的时候,第一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是无效的;第二如果恶意串通,损害到的国家或集体或者第三者的利益,是无效的;第三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是无效的;第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也是无效的。最后法律有一个兜底条款,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是无效的。所以我们看到,如果说一个合同指向的内容本身是非法的,那这个合同其实是无效的,签了也没有用。张先生可能冲着1000元的奖励就去了,那我们也要提醒他,很多时候这就是一个钓鱼,对方拿出一些小额的资金来做一个诱惑,等真的深陷其中之后,他的损失可能比这个是多很多倍。
彩票骗局
我们曾经在国内发现非常多的这样的情况,就是比如说路边捡到一个什么刮刮卡,刮开了以后有20多万的获奖金额,然后让你去领奖,还有就是给你打电话,说你获得了什么什么三等奖,有多少多少钱,然后让你去领奖,其实国外像这样的情况也是挺多的,这种骗局老年人上当的概率是相当之大的,我们应该如何来防范风险?
胡晓:这里要提醒大家,关于彩票销售,我国是实施严格的管理的,而对于普通的商家的有奖销售,也不是没有法律监管。比如说在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规定里面,就是有一个明确的金额,就是5000元,不管是现金也好,实物也好,或者是某种财产使用权,都要进行一个折算,凡是超过5000元的都是得不到保护,会被认定为无效的。比如说在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里面,就提到,如果是非现金的或者一些经济利益的,我们要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和服务的正常价格进行折算。现在大家经常玩微信、微博等等自媒体,他们也经常会有有奖竞猜活动,还有转发抽奖等等的活动。像这一类也往往会被大家所忽略,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符合有奖销售的特征的,金额如果特别的高,大家也要小心,有可能是得不到保护的,甚至不排除有骗子利用这样的一些手段,先和你取得一个相应的联系,最终以交手续费为由做一些骗局。那这种时候还是要保留好证据,向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向公安部门及时报案。
电话诈骗
关于电话诈骗的问题,其实这个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可能他们防范的意识还不是特别的强烈,比如说他们有可能接到一个电话说您的儿子在什么地方出车祸了,我们现在正把他送到医院里去抢救,你需要往这个账户里面打多少钱,才能够让医院给他救治等等。骗子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疼爱子女、关怀子女的情绪和心境来诈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进行防范?
胡晓:近年来我们电信诈骗的手段是在不断翻新的,虽然监管部门在不断的打击,而且也为很多受骗人员挽回了损失,但是我们看到仍然还有这样的案例时常被报道出来。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冒用其他单位的电话号码实施诈骗的也是比较多的。不管说是前面提到的这种情况,还是其他的一些情况,接到类似的电话的时候,首先应该核实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的情况存在。不管对方多么热心,一定要冷静思考,其实你只要到附近的派出所和银行去咨询一下,或者说拨打你相应的官方电话,也是可以及时查出来相应的信息的。这个时候我要提醒大家一下,我们要记住自己所使用的信用卡的官方电话,而不要直接进行回拨,比如说来电中告诉你请按9或者请按几这种直接拨过去的股权投资大部分是骗局警惕!股权投资陷阱频出,这些骗局你知道吗?,往往最后导向的就是他的作案团伙。提示大家一下,发现有以下的情况,属于诈骗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比如说接到外地的公安机关的忽然来电,说你涉嫌某一类案件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他提供警号、提供工作单位,并且通过当地的114进行查询,而不要进行回拨。第二,所有的公安、法院、检察院、银行都不可能要求向其个人账户转账,只要您发现有这样的情况,一定是骗局,一定要及时去报案,避免让更多的人受害。
调高信用额度是否可信?
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些广告植入或者接到电话,说可以给你把银行卡的信用额度提高到20万50万这么多,像这些消息我们能信还是不能信?其中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胡晓:对于信用额度的提高,一定要区别是由谁打来的电话、谁发来的通知。我们也看到,现在因为技术手段先进,有时候会有一些冒充的号码拨过来,这个时候我建议还是要慎重一点,可以重新拨打相应的银行卡的号码去核实信息。另外要注意我们如果因为个人资金有需求的话,还是要走正规的途径,而不要轻易去通过中介机构来进行办理,即便是通过一些正规的中介机构办理,我们也要首先确认你申请的哪一家银行,因为所有的银行现在都会提供一个办卡信息的跟进,你会了解到自己的信用卡有没有通过。第二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要亲自填写完整的内容,而不能只是说把前面自己的姓名填一下,联系电话填一下。再有你提交的个人身份证的复印件一定要在上面注明仅供某某银行信用卡申请之用,并且要有日期,这样的话不容易被他人在其他的一些途径去使用。提交完申请之后,我们要去联系银行,跟进办卡的情况。那么发现有问题的话,及时挂失,也要及时进行报案。
互联网理财中的高收益陷阱
互联网和第三方理财当中,很多机构打出15%以上的收益率引爆眼球,销售更是说得天花乱坠,号称有股权、债权抵押没有风险,这样有保本和保收益承诺的,可以投资吗?

胡晓:最近监管部门对于网贷平台不断在加强监管,和进行一些规范的建设,并且明确了目前这个网贷只能起到平台的作用,就是连接借款人和贷款人,并且向借款方去收取佣金。至于担保问题和兑付风险,这是由贷款人这块来进行考虑的。投资者如果看到了很高的收益率,激动之余一定要想一想,15%的利率,这个回报是预期的还是实际的,如果是预期的话,能不能够有实际的一些收益。我们还要提示大家,目前这种超高的预期收益率是被监管部门禁止进行宣传的,如果说有这样的一些机构直接来向你推荐高收益率的产品,你要小心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骗局。
另外我们要看到,即便是有所谓的抵押和担保,也不代表说到期他就可以实现兑付。有这种担保的情况下,到期发现担保的物品失去了它的价值,或者压根儿就不能兑现的,这个担保其实也是一个无效的担保。
大银行“托管”的理财靠谱吗?
好多理财公司号称资金是某知名大银行托管,然后挂一个大大的银行的招牌在这个网站和销售材料里面,这个时候投资者的心态上就会顿时觉得挺有安全感的,本金和收益这个时候在大的银行的保护之下也就安全了,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可信呢?它真的安全吗?
胡晓:大家一定要注意,银行的托管业务是银行的一个很正常很普遍的业务模式,它本身有很多内容,但主要是指资金进行清算,管理资源流向从出资人到借款人,其实只是帮助避免或者降低平台方挪用资金的风险,但和你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其实是没有绝对关系的。因为它只能保证资金确实投到了理财合约里面,或者说借款合同约定的账户里,但这个钱在这个项目里面具体怎么去使用,并且这个项目的运作最后是不是一定能够带来收益,才是我们的资金能不能收回来的一个关键。所以说,托管是一个要求,但是托管本身不等于本金的安全,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到期不能兑付,那么银行其实并没有义务对你这个资金项目运作去进行担保,所以这个时候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如果他在宣传的时候不是拿着自己产品本身的结构来证明他收益的可靠性,而是说因为在某银行监管下来证明收益的可靠性,这就一定有问题,大家一定要远离这样的投资。
有担保的投资就一定安全吗?
一些小型公司宣传的时候,为了强调他的安全性,会说有第三方公司担保,这样投资者心里头也会比较踏实,有担保的投资那么他的安全度是不是就真的大大提高了呢?
胡晓:这个其实是不一定的,担保到底是不是可靠在于担保人本身的一个资信能力。从目前我们看到实践中以担保为名,最后导致投资人所有的投资收不回来的情况,往往在担保方方面体现在这么几点,一个是担保方本身是虚假的,或者说是和项目方是具有关联关系的。通过警方披露出来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项目公司的大股东往往是这个担保公司幕后的实际控制人,大家可想而知,这样具有关联关系的担保,到底能不能实现它本身的担保?
第二就是关于担保项目的范围,我自己曾经亲自经办的一个案例就是这样的,担保方还是一家国有的担保公司,实力是非常的强,所以这个客户当时看了宣传材料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去投资了,最后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担保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担保公司只是担保了项目前期的一部分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和这位客户自己投资的项目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所以我们看到如果不在担保范围之内,你也不能要求担保公司去承担责任。
第三就像刚才提到的,担保公司如果自己本身资金链断裂,比如说它承担了太多的担保责任,任何一个项目出现问题之后都有可能导致它本身的资金链断裂,无法承担保证责任,那么投资者的投资也就没有保障。所以说我们总结一下,要考察这个担保靠不靠谱,首先看是不是真实的,再有项目是不是在担保范围之内,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一定要控制你的投资比例,不要认为有担保就毫无风险,失去了警惕之心。
如何判断投资收益率
一些投资在收回本金的时候发现跟之前购买时候的预期的利息不一样,甚至要差出很多,通常这个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或者是合约当中都会标明预期收益率,或者是最高预期收益率,那么投资者怎么样该判断这个收益率呢?
胡晓: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主要和产品的涉及和资金的投向有关系的,实际收益率可能是低于预期的,那甚至不排除发生本金的亏损。理财产品的购买合约对此一般会有明确的说明,但是有的投资者会发现自己可能找不到相应的说明,或者是没有有一个完整的说明,避重就轻,不特别标注,也没有特别的提示到风险。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明文规定不得在推荐中强调收益率,但是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违规销售,尤其针对老人的违规销售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还是要认清收益率的本质,认清历史业绩不会代表未来的业绩。要选择和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一些产品,尤其是老年人的话,我们建议还是要去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稳健的产品更加合理。再有,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投资机构,我们在资金投向的控制上一定要严格把控。
如果投资者发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去举报,向银监部门去进行相应的举报,向工商部门进行举报,如果发现涉及到了诈骗,也应该向公安部门及时去举报,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去维权。
非法集资有哪些危害
非法集资到底有哪些主要的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它对于参与者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胡晓:非法集资几十年来都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最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非法集资也穿上了新的外衣,一些非法集资犯罪的手段也在发生变化,甚至现在流行的O2O传销的一些模式也在其中,虽然监管部门在不断的打击,但是这些新型的非法集资,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不断在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目前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有这么几种形式:一个是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有的谎称它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来虚构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者吸收存款。还有一种是非融资性的担保,它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来进行非法集资,甚至结合了发布虚假的理财产品,虚构一些借款方,以借款担保名义来进行非法的集资。还有一类是打着境外投资、高科技企业科技开发的名义,假冒或者虚构某一个知名的公司,设立网站,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的基金、原始股,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许诺高额回报等等,结果等到投资者发现上当的时候,网站打不开了,这些人也携款潜逃。还有一个就是以养老为旗号的非法集资,投资所谓的养老公寓,以提供养老服务作为诱饵,来引诱一些老年群众去加盟投资,同时辅以所谓的讲座和免费的体检、发放小礼品等等,引诱老人去投入资金。还有就是以一些廉价或者没有什么价值的纪念币、纪念钞所谓的收藏产品,声称具有巨大的价值,甚至通过某些平台来进行炒作,最后平台突然之间关闭,携款潜逃。还有比如说假借P2P名义来进行非法集资,这种问题平台曝光得也是比较多。总之,我们看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目前这个新环境下,更多的是以某种金融创新的名义吸纳资金,最后无法进行兑付,携款潜逃。



